秦小才 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
发表时间:2025-07-22 作者: 焦作市总工会

一、个人简历

秦小才,男,汉族,1966年10月5日出生于河南武陟。群众,大学本科学历。1989年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毕业后进入豫西机床厂工作,从事热处理专业技术工作,担任技术员。1995年9月在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至今。现任技术中心工程师。

二、工作业绩:

(一)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1、带领攻坚小组在七年的时间里不懈努力和持续实验。通过不断改进实验和引入创新技术,最终成功解决了球墨铸铁在离心铸造过程中的困难,并实现了球墨铸铁在离心铸造中的稳定生产,为离心铸造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

2、在热处理工艺方面,先后成功开发了高性能柴油机气缸套高频感应淬火、节能环保磷化、气缸套镍磷复合镀处理、DLC气相沉积、气缸套表面渗氮、气缸套QPQ处理等多项工艺技术。各项产品进入初步量产后,为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该同志通过对材料成分及产品性能的分析,对大批量产品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改进,最终将生产流程优化调整至最少处理工序,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周期,不断对工艺进行二次优化,累积降低成本浪费超50万元。

3、先后主持完成《新型高强度高品质气缸套》等科技成果16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8项。先后获得《多元合金化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等发明专利1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

4、成功研发低合金高强度灰铸铁、蠕墨贝氏体铸铁、离心球墨铸铁(DI)、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泥浆泵高铬白口铸铁、钼钒钛铸态贝氏体灰铸铁等多种气缸套新材料,距今已完成研发的新产品达到60种以上,为公司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取得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1)多元合金化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

在碳、硅、锰、硫、磷普通元素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加入铜、钼、铬、铌、钒、钛6种优化组合的合金元素。同时加入铜、钼、铬三种元素后,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可稳定获得铸态贝氏体,不但石墨形态、分布及机加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而钼元素的用量可减少50%左右,材料成本明显降低。由于铌、钒、钛元素含量都低,对气缸套铸件石墨形态,分布影响不大。铌、钒、钛三种元素都是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可分别形成高硬度的碳、氮化物,呈弥散发布,与铸态贝氏体组成高耐磨性的复合基体。同时铌、钒、钛元素对促进形成铸态贝氏体,强化铸态贝氏体,强化铸态贝氏体,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最终得到的气缸套石墨形状主要为A型,复合基体主要由羽毛状、针状的铸态贝氏体和弥散发布的铌、钒、钛元素的碳、氮化物硬质相组成。气缸套的工作表面硬度为270-320HB,抗拉强度为350-450Mpa,更适合在当代高速、高性能、低排放、长寿命的内燃机上使用。

2)一种高强度高耐磨的合金灰铸铁气缸套及其制备方法

其是一种高强度高耐磨的抗拉强度达到500Mpa的珠光体组织的合金灰铸铁气缸套,通过对合金灰铸铁气缸套的制备过程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在合金灰铸铁气缸套成分中同时加入了特定含量的钼、镍和铌元素,再结合其他元素的选择和配比,进一步在过程中使得气缸套的基体组织先形成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组织,即先制成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组织的缸套毛坯,再通过高温回火和中温回火两次热处理后,形成回火索氏体与碳化物的基体组织,使得合金灰铸铁气缸套抗拉强度达到500Mpa以上,爆发压力在300Bar以上,硬度为360-400HB,抗拉强度大于500Mpa,弹性模量大于145Gpa,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珠光体在铸态下不可能达到500Mpa的局限。

(二)技能培训与知识传播:

1、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该同志还积极参加公司内训师队伍,牺牲个人生活时间,针对不同层面员工的需求,先后开发了《热处理理论知识基础》、《表面处理技术宣贯》、《灰铸铁QPQ生产及问题治理》等多门培训课程。

2、利用闲暇时间在公司和分厂内部对新员工以及各级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年培训课时不低于60课时,通过课堂培训、生产教学实操等多种培训手段对员工进行实时实地培训教育,使员工技能得到迅速和持续提升。并且借助公司“工匠育人”平台,签订师带徒协议,挑选员工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长为公司热处理专业技术队伍的中坚力量,其中培养的乔宇鹏目前已成为公司铸造分厂厂长;其余人员也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众多业绩。

3. 自任职以来积极参与产学研项目合作工作,先后指导博士后项目2项、培训工程硕士及专业技术人员15人,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为行业发展培养大批专业人员该同志长期坚守铸造一线,在铸造材料研发、热处理工艺等领域取得较突出成绩。

4、持续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技能,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顺利进展,不断改进和完善授课内容和授课技巧,使授课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先后通过传帮带、公开课等多种形式,为公司培养骨干技术人才100余人次,得到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

三、获得荣誉

秦小才同志先后获得《多元合金化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等发明专利1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励10项,先后被评为焦作市市管专家、焦作市重点项目劳动竞赛优秀参建职工等荣誉称号,2021年4月,被河南省铸锻工业协会评为2021年河南省“铸造大工匠”,2024年4月被表彰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通讯地址:焦作市山阳区新区韩愈路158号   电话号码:0391-3999910 Copyright © 河南省焦作市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45154号